在安徽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场外配资平台,一卷直径仅0.018毫米的漆包线正在高速缠绕——相当于头发丝的1/20粗细,却能承受300℃高温和3万伏电压。7月4日,2025"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了这家占全球电磁线市场35%份额、雄踞世界第一的企业。
精达公司生产车间 刘茜摄
“我们的漆包线看起来普通,但每一根都是高科技。”铜陵精达公司职工监事、电磁线研究院实验室主任苏保信拿起一卷泛着金属光泽的扁线介绍,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特种扁平电磁线,突破耐高温、耐腐蚀等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
在实验室里,技术人员正对一款超导材料进行极限测试,“这是为可控核聚变装置研发的卢瑟福缆,全球仅我们一家公司能连续生产3公里以上。”苏保信说。目前,精达已获得356项发明专利,产品通过特斯拉、宝马等国际认证,从传统家电延伸至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机器人、无人机、核聚变、磁悬浮交通等新兴赛道。
工人正在作业 刘茜摄
铜陵因铜而盛,其采冶铜的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并在汉唐时期达到鼎盛,历经3500余年。值得一提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两次巡游铜陵时,留下了多首描写冶铜场景的诗作。《秋浦歌》第十四首中“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生动描绘了冶铜工人的劳作场景,《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以“铜井炎炉歊九天”等句,展现了冶铜的壮观景象。此外,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都是在铜陵诞生的,这里还建立了第一个铜工业基地。铜经济更是成为铜陵发展的强大支柱。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家宁、丁一鸣)场外配资平台
通弘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